{{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正向教養』是我們主要奉行的方法論之一,
雖然我們不是育兒專家
事實上也不該存在所謂的「育兒專家」
養育兒女是本能 我們需要的是借用科學原理
聆聽兒童心理學專家的實驗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或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
這裡不會有好米芽的商業廣告
純粹的育兒研究資料
適合有耐心的人看
如果你不喜歡文字
喜歡用聽的或看的
請到我的 Instagram
裡面有許多育兒筆記
正向教養英文是 Positive discipline ,啟發自心理學家阿德勒
從字面上來看,是一種「親切和堅定的教育方式」
阿德勒的學生 Jane Nelsen、Lynn Lott 1980 年代一起寫的正向教養書籍
歷經了 40 年後歷久不衰,反而愈來愈紅
這個心理學模型不只適用於兒童發展
甚至在商業管理、日常人際管理也很有幫助
最終發展成一個育兒學派
透過正向教養教育「情感生活技能」,為尊重的人際關係創建一個和平的世界。
原文是:To create a peaceful world by teaching Positive Discipline social emotional life skills for respectful relationships.
根據正向教養協會附上的 5 個標準(Criteria),原文在 [註1]
正向要養是一套基於鼓勵、賦權和相互尊重的育兒理念。
我知道聽起來有點通俗
但所有的幼兒教育系統都是奠基在人格發展上的
只是互有不同的著重點
正向教養希望父母「尋找不當行為的解決方案」
不依賴懲罰,管教(discipline) 就是在引導孩子過程中,既不縱容也不懲罰
後有許多案例研究與應用情境
正向教養的家長教育和課堂管理模型是基於Alfred Adler和Rudolf Dreikurs的工作。
阿德勒在 1920 年代第一次向美國觀眾,介紹了教養的觀念 (parenting)
提倡尊重的對待孩子,並且宣傳溺愛跟寵壞孩子可能,會造成社交或者行為問題,這些技巧最一開始在維也納被介紹,後來 1930 年代由 Dreikurs 博士帶到美國,最一開始這種
Adler博士在1920年代首次向美國觀眾介紹了家長教育的觀念。他提倡尊重地對待孩子,但也認為溺愛和寵壞孩子並不鼓勵他們,會導致社交和行為問題。這些課堂技巧最初於1920年代初在維也納被介紹,並於1930年代末由Dreikurs博士帶到美國。Dreikurs和Adler稱這種親切和堅定的教學和家長方式為“民主”。
在1980年代,Lynn Lott和Jane Nelsen參加了John Taylor主持的工作坊。Lynn開始訓練實習生進行體驗式教學,並(在實習生的幫助下)寫了第一本教學家長手冊。Jane是Project ACCEPT(阿德勒輔導概念用於鼓勵家長和教師)的主任,這是一個在開發階段獲得模範地位的聯邦資助項目。Jane在1981年寫了並自行出版了書《正向教養》。1988年,Jane和Lynn決定合作寫一本現在名為《正面紀律對青少年》的書,並開始進行體驗式的家長教育和課堂管理技能培訓。Lynn和Jane還寫了《正向教養在課堂上》並開發了一本充滿體驗活動供教師和他們的學生使用的手冊。
此後的這些年裡,《正向教養》書籍系列不斷擴展,包括針對不同年齡組、家庭設置和特殊情況的書籍。正向教養被認證的正向教養培訓師教給學校、家長和家長教育者。社區成員、家長和教師都被鼓勵通過正面紀律協會成為認證的輔導員,以便與他人分享正面紀律。
正向教養家長教育課程在全國各地教授,正向教養成功地作為私立、宗教和公立小學的課堂管理模型。開發了一個示範學校計劃,並且正在穩步擴展。
跟金庸小說裡的武功學派一樣
教養圈中也有派系(體系分別)
台灣比較流行的不外乎是『蒙特梭利』『華德福系統』
我覺得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適合你自己的。
那為什麼我們選擇正向教養?
因為這是最低成本、且簡單容易實施,長期有效的方法!
育兒學派 | 提倡者 | 核心理念 | 主要差異 |
---|---|---|---|
正向教養 | Jane Nelsen | 與孩子建立共情和理解的關係,無打罵,尋求長期教育方法 | 強調共情與長期的問題解決技巧 |
蒙特梭利育兒法 | Maria Montessori | 自主學習,提供自由選擇環境,發展獨立和責任 | 強調獨立的學習與環境 |
華德福育兒法 | Rudolf Steiner | 全人發展,避免早期電子產品和學術壓力 | 強調身心靈發展 |
鼓勵你希望繼續看到的行為,然後阻止你看到希望停止的。
因為我們都是人,為了生活家計忙碌的媽咪,正向教養更多是關於父母自身,不會一昧地要求父母要有『耐心』,而是關於覺察彼此的關係的一門學問
知易行難,是一定的。
常見的對話會是:
「現在該洗澡時間囉,我知道你想繼續玩⋯⋯」
「你想把玩具留在這裡還是帶到浴室去?」
讓孩子自己有自覺的做決定
我們的有些訴求不會馬上發生或改變,但至少我相信
這會像是滾雪球一樣,效果會越來越好。
最後,我成立了一個正向教養的 Line 社群,讓各位父母可以討論,歡迎加入。